第七九零章 稍安勿躁_日月当空照中华
笔趣阁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七九零章 稍安勿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七九零章 稍安勿躁

  李邦华的那一番斩钉截铁的话说完,大堂之中一片肃静,人人都等着他继续部署分配任务。

  这个时候,三边总督袁崇焕突然站起来,冲着李邦华抱拳稍稍施了一礼说道:

  “李阁老所言甚是!木速蛮绝非吾种,乃当年蒙鞑从西域带入中原之色目人后裔!其祖先于我中国本就罪孽深重,如今来我华夏且三百年,犹自自成一体,其不言吾言,不服吾服,不食吾食,不学吾学,不从吾俗!久之必为华夏之患!

  “我袁崇焕,行事或有急躁操切之失,但是袁某之心天地可鉴!且我圣门子弟,自从束发读书以来,即以护持华夏礼乐衣冠为己任!岂能对木速蛮盘踞我地而不从我俗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说到这里,袁崇焕突然站直了身体,转过身,对他身后在座的诸将大声问道:

  “诸位抗击建虏,于我华夏有功,各个得封世爵,自是理所当然!今日袁某询问各位,华夏者何也?!”

  袁崇焕不等其他人有任何回应,便又接着说道:“古圣先贤有言,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又有服章之美,故称华!此言何解?!”

  说完了这话,袁崇焕突然厉声说道:“从来行吾华夏之礼者,可为华夏,不行吾华夏之礼者,即为夷狄!洮岷之地,周人旧居,自古以来即是华夏之土地,夷狄何得而居之?!”

  “若其守吾法,从吾俗,奉吾礼,我辈又岂有不恩养斯民如赤子的道理?!祖宗亦尝有言,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可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惜乎此类夷狄,种既非华夏,心亦非华夏!不仅以胡风胡俗坏我华夏衣冠,兼且以经堂番寺坏我人心道德!此等人如何放过?!

  “且如赵大胤、马万寿之辈,勾结海寇、蕃人坏我三边制度,夺我百姓财产!此等人杀之千次万次亦不足惜!”

  袁崇焕口音怪异,本来的两广口音,考进士当了京官之后,自然得改成北方官话,然后又去了辽东,口音再次改变,如今又到了西北,此时慷慨激昂地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听得在座各位都是诧异不已。

  听懂了的,自然满脸激动,频频点头,听不懂的,也只好跟着附和一下。

  在座的不少武将,都听说过袁崇焕的大名,其中的数位还在他的统领之下,在辽东打过建虏,比如新晋的靖远伯赵率教,新晋的安远伯曹文诏。

  当年的袁崇焕在他们的心中,那真是如同神人一般了。

  不过到了现在,袁崇焕在辽东时期九死一生建立起来的神话,已经开始逐渐破碎了。

  在安远伯曹文诏的心中,这个自己当年仰慕不已的铁腕人物,到了西北之后似乎是有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尤其眼下的这番话,在他听来,似乎为他袁崇焕自己辩护的意味更重一些。

  大明官军将士们在宣大、在漠南,在辽东抗击建虏,你这个远在西北的三边总督本来应该以安静地方为主,稳住后路再说,结果呢,不仅稳定不住,而且还一而再再而三地给皇帝陛下捅娄子。

  对于如今的曹文诏来说,远在京师的那一位年轻皇帝,虽然与自己连一面都没有见过,但却是自己真正的恩主。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自己从普通军户子弟出身的辽镇边军游击,一路升迁至此,更是得封安远伯世爵,这是之前连做梦都没有敢去想象的事情啊!

  因此,新的旨意下达之后,曹文诏对于自己被调离精心经营的热河堡,不仅毫无抵触之情,而且在他的心底里,对远在京师大内的那位年轻皇帝更是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之情。

  这是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激之情!

  也因此,对于这一位总是在关键时刻,给崇祯皇帝添乱子、捅娄子的三边总督,曹文诏一改过去的敬仰之情。

  在他看来,谁给皇帝添乱子,就是跟他曹文诏过不去!

  只是这个时候,他虽然已经是贵为安远伯的人物了,但在军机大臣李邦华等等文臣高官面前,还是有点忐忑,心中不爽,但也没有说出口,只是静静地等着会议最后的安排。

  还好,袁崇焕慷慨激昂地说完了那番话之后,紧接着就被李邦华出言打断了。

  李邦华说道:“袁大人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说完了这话,袁崇焕冲着李邦华抱拳躬身一礼,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看着李邦华不说话。

  大堂之上再次肃静了下来。

  李邦华看看众人,然后将目光落在袁崇焕身上,接着说道:“本部院听闻,之前朝野上下虽有多员弹劾袁督,然而圣上已有旨意,并无问罪袁督之意!况且吾辈同为圣门子弟,袁督所言,亦正合吾辈之心!”

  说完了这个话,李邦华重新将目光扫视了一遍大堂上的众人,然后轻咳一声,说道:“此次朝廷除了封赏有功将士的圣旨之外,圣上另有数道御笔手谕,遣人送来,只是其中种种,未便当众宣读,今日召集诸位前来议事,正是要将圣上几道旨意说与诸位知道。”

  李邦华一边说着,一边伸手从一直追随所有的中军李显忠手中接过一个锦盒,放在手边的茶几之上,打开来,从中拿出一道,然后示意李显忠,将之交给袁崇焕。

  这个时候,整个大堂之上一片静寂,袁崇焕双手颤抖着从李显忠的手中接过那一卷决定着他的命运的宣纸,缓缓展开,定睛看将过去。

  只见由李邦华转交给他的皇帝手谕上写道:“朕已知晓西北木速蛮之乱实情,汝应对失当,不可谓无罪,只念汝就任三边总督以来移民屯垦宁夏塞上有功,三边镇军粮饷无忧,以功抵罪不予追究而已。今权且收回前番赐汝之尚方剑,令待罪留任三边总督任上以观后效!汝且勉之!”

  袁崇焕看完了这份皇帝手谕,紧接着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冲着东方京师方向,凌空抱拳说道:“臣谢陛下隆恩!”

  他说了这话之后,在座之人自然都是知道他没事,三边总督还会由他继续干。

  而李邦华也将皇帝手谕的内容简单说给了众人,众人听了自是各有心思。

  不过站在大堂里边伺候着的三边总督衙门的佐貮官员和文吏们,却也因此都安了心。

  自家的老大给皇帝陛下捅的娄子不可谓不大,就这一下子差点弄丢了整个甘肃之地。

  崇祯皇帝就是下令杀了袁崇焕,这些人也不会觉得自家的老大太冤枉。

  也因此,自从洮岷兵变以及随之甘宁等地大乱之后,三边总督袁崇焕的总督部院公文,就有点失去权威了,若不是甘肃巡抚梅之焕以及几个进士文官出身的监军御史仍然坚定地支持袁崇焕,恐怕他的三边总督军令连三边总督衙门都出不了了。

  之前崇祯皇帝已经着人传来了旨意,让袁崇焕戴罪留任,这一次大赏有功将士之际,袁崇焕及其麾下西北边军各镇尴尬异常,朝廷虽然没有追究他们的过责,但也没有他们什么世爵世禄的封赏。

  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崇祯皇帝在朝廷的封赏旨意以外,又给了袁崇焕一道手谕,让他安安心心地将功赎罪好好干。

  这也是安定三边军心的一个办法。

  因为连袁崇焕这个小不忍而乱大谋导致西北木速蛮叛乱的“罪魁祸首”都没有受到处罚,那么那些丢城失地的各地官员和官军将校们,自然也就不会受到追究,可以继续为朝廷效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u226.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u226.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