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御史监军_日月当空照中华
笔趣阁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四十七章 御史监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七章 御史监军

  看皇帝这么不假思索就接受了倪元璐的谏言,充分显示出了纳谏如流的胸襟,其他一些官员也受到了鼓励,纷纷拿出弹章,向皇帝进谏。笔&趣&阁www.biquge.info

  此前弹劾过魏忠贤的钱元悫再次站了出来,弹劾浙江巡抚潘汝桢,说潘汝桢是第一个上书请为魏忠贤立生祠的地方督抚,首开封疆阿附魏逆之先河,无耻尤甚。

  同样是之前弹劾过魏忠贤的御史王嘉徵,此次弹劾南京守备太监杨公春,说此人明面上与魏逆无干,但实际上能够安于其位,完全是暗地里投靠了魏忠贤的缘故,也请皇上清理南都,将守备太监及镇守诸臣党附魏逆的全都下狱治罪,并列出了名单,除了大太监杨公春,还有南京镇守勋臣操江总督刘志选等人。

  南京的守备太监当然要换,既然有人弹劾,那刚好趁机拿下,至于其他的南京镇守勋臣,凡是没在朱大明可用名单之内的,只要有人弹劾,也是必然拿下。

  因此,对钱元悫和王嘉徵的弹章,朱大明当场允准,并让两人散朝后就将弹章和搜罗的证据,移交给阁臣李国鐠,由李国鐠会同督察院、刑部、大理寺议论定罪。

  两人一劾一个准,心中也是兴奋,当即口头谢恩退下。

  然而并没有完,看两人退下后,朱大明当即命令锦衣卫指挥使巩永固,派人快马传旨南镇抚司骆养性,旨到之日即行抓捕潘汝桢、杨公春、刘志选等人,抄没家产,下南镇抚司狱,等待三法司定罪。

  这些人投靠魏忠贤多年,而且又是在江南富庶之地身居高位多年,哪个没有百万家产,如今既然东窗事发,朱大明可不会让这些财富便宜了别人。

  随着李国鐠、巩永固等人领旨应诺,满殿文武也是齐声称颂皇帝圣明。

  朱大明摆了摆手,接着说道:“今日大朝,除了听政,还有一件事要宣布。朕此前下旨,让五军都督府会同兵部,传令九边及京营,如实上报实有兵员人数,如今已有结论。九边和京营共上报兵员四十万人。朕已经决定,按照此数,人均十两,从内帑之中拿出四百万两银子,为九边和京营将士补发部分欠饷。”

  此话说完,满殿皆是惊叹声。有的人惊叹是为皇帝一次从内帑之中拿出四百万两,有的人惊叹则是因为原来号称百万的九边军队,原来外强中干,只敢上报四十万,即便如此其中也必定含了水分,而真实的数字恐怕更为不堪。

  内阁诸臣对此早已知情,不知情的还议论纷纷,朱大明示意曹化淳,曹化淳赶紧上前喝止殿内议论。

  待殿中大臣重新安静下来,朱大明又说道:“这次补发欠饷,具体由军机处会同督察院,共同负责。内阁、军机处、督察院,要尽快确定九边各镇与京营监军御史人选,六部及诸科道官,有志于边事者,皆可毛遂自荐。朕从中选取十三位监军御史,任职满三年归朝,一律升迁任用。而且从今往后,凡入阁办事者,须有六部尚书或者地方督抚经历,凡任六部尚书及地方督抚者,则须有兵事或边事的经历。”

  说完这话,在满殿惊讶声中,朱大明看着施鳯来等阁臣说道:“内阁及吏部,要将此条列为选贤任能的规矩。”

  对施鳯来等阁臣来说,皇帝新立的这些选人用人的规矩,对他们已经不起作用了,限制的只是后来者,因此实际上对他们这些人是非常有利的,能借此条将很多潜在的对手排除在外。然而对于如今六部的侍郎们来说,这可不是个好消息。

  根据以前的规矩,六部侍郎都是阁臣的人选,只要过了廷推这一关,皇帝根本不关心你之前有过什么样的任职经历。

  也正是因为这样,到了明末的时候,朝臣之间的党争才会越来越激烈。

  因为你如果不结党,就不会有人为你抬轿子,到了廷推的时候,你就没有足够的票数。

  然而你一旦结了党,即便是成功入了内阁,当了宰相,你也会被你所结的党拖累,最后不得不陷入党争的漩涡,沦为党争的工具。

  朱大明现在所做的就是想把新的规矩立起来,让所有有志于成为阁臣的官员明白怎么做才能入阁。

  也就是说你要你的任职经历符合阁臣条件,无需结党,自然能够入阁,根本不需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编织各种关系网上去。

  对于这样的规矩,六部一些侍郎本能的就想反对,比如礼部的侍郎周延儒和温体仁,礼部侍郎成基命、何如宠,工部侍郎钱龙锡等人,原本都有机会直接廷推成为阁臣,可是如今恐怕还要再想办法到九边或者地方谋求一任督抚了。

  对于巡抚,这些人当然是有点不屑于去干的,毕竟以前的巡抚多是六部郎中竞争侍郎失败的人,挂个督察院副都御史或者佥都御史的头衔离京就任。

  而对他们这些京官而言,离京任职,即便是升职,也是一种贬谪。只有离皇帝越近,仕途才算是越成功。

  因为只有在朝中,在皇帝的身边,你才有影响皇帝或者影响朝政的机会,也才能完成一个儒臣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应该说,当时的整个社会思潮主流就是这样的。

  所以天下百官莫不为当上京官而自豪,莫不为进入内阁而自豪。

  只是这样的思潮和取向,却不是朱大明所乐见的,很多能臣把太多的精力浪费在了朝中的党争上,而他们原本是可以在地方上发挥出巨大作用的。

  像温体仁和周延儒这样的人,历史上同在崇祯元年入阁,并且相继为首辅,期间党争不断,内耗严重,使得本就在走下坡路的明末朝局一步一步更加败坏下去,终于走向灭亡,而这两个人也被《明史》列为奸臣而遗臭万年。

  周延儒、温体仁想了又想,终于还是没有站出来反对,而此时施鳯来等阁臣则又带领满殿文武领旨齐呼陛下圣明了。

  这几个动了点小心思的侍郎,毕竟是殿中的少数,而且作为六部的佐贰官,说起来好听,实际权力却并不大,在皇极殿中也没有多少话语权,所以也只能随着众臣的参拜,一起躬身高呼陛下圣明了。

  等待群臣领旨表明态度以后,朱大明接着说道:“十三位监军御史选取之后,各带锦衣卫兼东厂官弁百人,按照京营及九边上报名册,携带相应饷银,分赴京营及九边各镇,再次核实兵员,亲自见人发放,确保朕的内库之银,丝毫不差发放到底层军卒手中。九边监军御史,皆赐尚方剑,但遇镇将不服,皆可先斩后奏。”

  本来殿中的御史言官们,对到九边任职尚自犹豫不定,毕竟九边苦寒,而且终日与武夫为伍,虽有今后入阁的诱惑,但毕竟太遥不可及了,但是听到皇帝如今所说的话,不少人则又暗自下定了决心,皇帝授予尚方剑,就等于是皇帝派出的钦差了,虽然没有钦差的名分,但有钦差的权力,除了不能参与军事指挥,其他的权力可谓大到没边儿了。

  再说,过去对九边监军内臣是各种羡慕嫉妒恨,如今轮到自己有机会,怎么能退缩呢,包括倪元璐在内的不少年轻御史,似乎一下子找到了自己仕途人生的新方向。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u226.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u226.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