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兵变之三_日月当空照中华
笔趣阁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一三四章 兵变之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三四章 兵变之三

  与历史上相比,此次宁远兵变的规模要小上许多,总共也就是两个营头参与,一个是振武营,一个是广武营,而且多数都是底层的士卒,官职比张正朝、张思顺高的都没有。笔《趣》阁www.biquge.info

  到了入夜之后,大部分抢得盆满钵满的士卒都回到营中,但是仍有少部分素来无赖的士卒,仍在城中游荡,淫掠百姓。

  还有一些有点头脑的士卒,对参与兵变感到恐惧,想要逃出城去投奔后金,成群结队地进攻宁远城的北门。

  但是一来没有高级军官指挥,二来攻守双方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仇怨,因此仓促之间却也没有攻得下来。

  那个时代也没有路灯照明,到了夜里实在是很难分清敌友,因此入了夜,守城的士卒与攻城的士卒,就这么胶着相持着,形成了一个危险的对峙与平衡。

  大家都在观望和等待,没有参与兵变,甚至还参与了守卫的一方,则等待着蓟辽督师鹿善继与辽东总兵满桂的归来,等待着朝廷对此事的认定,而参与了变乱的一方,则等待着兵变首领们的商议结果。

  七月二十五日夜的宁远城,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张正朝、张思顺两人为求自保,煽动士卒拒捕,也没有想到事情最终会闹到这么大,看到全城大乱,一时之间也都有点茫然无措,不知道该如何收场是好。

  此时已过三更,振武营中仍然灯火通明。振武营的参将杨文魁、中军游击杨声远叔侄,早就不见了踪影,左营游击吴国麒、右营游击左良玉,如今在成了振武营的主事之人。

  然而这两个人也是一个比一个滑头,虽然在兵变之中没少纵兵抢掠金银财物,但是到了这个时候都是一个劲儿地往后躲,不肯出面主持,若不是张正朝派去的乱兵够多,还真就请不动这两人前来呢。

  与此同时,兵变告一段落之后,来到振武营中商议如何收场的武官之中,还有一位广武营参将,叫作彭簪古,还有广武营游击王家揖、都司李国辅等人。

  这几位武官之中,以彭簪古职位最高,理所当然地被推举为首,彭簪古当然知道风险,但是百般推辞不得,看这架势,要是不从,有可能当场殒命,所以议了半宿,最后终于认命,勉强当了这个首领。

  议定了当家首领,看看光景已到了下半夜,连着两宿没睡的张正朝说道:“彭大哥,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好怕的了。兄弟们还是说说接下来怎么办吧。”

  张思顺也赶紧说道:“是,是,是,正朝哥哥说的对,如今兄弟伙以彭大哥为首,还请彭大哥说说,接下来兄弟伙们应该怎么办。我张思顺没说的,肯定以彭大哥马首是瞻!”

  张思顺说完这话,张正朝也马上抱拳说道:“思顺兄弟这话在理,我张正朝今天把话撂到这里,今日议定了以彭大哥为首,要是哪个王八羔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老子跟他没完!”

  说完这话,张正朝拿眼看着吴国麒、左良玉。论职务,这两人都比张正朝、张思顺高,但是论功夫、论威望,如今可不如张氏二人。

  再说形势比人强,一来现在振武营的乱兵,都已张氏二人为首,二来吴、左两人毕竟颇有心眼,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当头,只要不当头,跟着别人干总归要保险一点。

  因此,吴国麒、左良玉也没多犹豫,当即抱拳说道:“兄弟伙既然推举彭大哥为首,咱们自然都听彭大哥招呼!”

  振武营的武官都这么说了,剩下的广武营将佐自然更无二话。

  王家揖、李国辅等广武营的游击、都司、把总们,当下也都一一表态,为广武营参将彭簪古为首。

  被硬赶上架的彭簪古,看看这个架势,知道事已至此,再说别的徒增变数。于是挺了挺胸,坐直了,然后说道:“兄弟们既然信得过我彭某人,推举我来当这个首领,我彭某人也没什么说的。如今大家都在一条船上,祸福与共,有了好处大家得,有了祸事谁也逃不了。”

  彭簪古说完这个,环视一周,然后又说道:“以彭某人看来,为今之计,只能是硬着头皮干下去,先制住了宁远城,一口咬定就是因为督师府欠饷三月不发,士卒鼓噪出营,我辈约束不住,方才酿成此乱。唯有如此,我辈方能得保首级。”

  彭簪古说完这话,看着张正朝,说道:“正朝兄弟,以为如何?”

  张正朝的情况自然与彭簪古不同,但他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是说道:“彭大哥所说有理,只是如此做的话,那个鸟通判和鸟推官,却是不能再留。”

  张思顺知道张正朝心中的担忧,于是说道:“正朝哥哥,那通判和推官,被乱兵绑住围殴,如今恐怕已经七魂丢了六魄,活不长了。这一点,哥哥且放宽心。”

  这时,吴国麒说道:“众位哥哥,朝廷督饷郎中白养粹处,起获了一大笔银子,这个白养粹如今恐怕也不能留了。”

  这笔银子,总共两万两,是吴国麒和左良玉的亲兵抢掠而来的,如今两人在分赃时都占了绝对的大头,要是放了白养粹,将来算起旧账,这个事情可就不好办了,而若是要他们吐出银子,那比杀了他们都更难受。

  彭簪古看了看吴国麒和左良玉,说道:“那是你们振武营干下的买卖,怎么收尾,你们自己看着办,我彭某人可没看见什么朝廷的银子。咱们如今就是要议一议天亮了之后怎么办。”

  吴国麒、左良玉看彭簪古如此说,相互对视一眼,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几个人议论到了天亮,最后定下了这么几条:第一,以索饷为名,扣押朝廷派驻辽东的督饷郎中白养粹和辽东兵备副使郭广,迫使朝廷出面招抚给个说法。

  第二,收拢乱兵回营,尽快恢复宁远城内的安定局面,避免这次的闹饷哗变,最终发展成为叛乱,逼得朝廷出兵平叛,最后断了自己弟兄们的后路。

  第三,各个营中都要揪出一批替罪羊来,到时候朝廷问罪,交出去为大家背这个黑锅。

  第四,就是尽快托人居中联络,并向督师、总兵和监军请罪,说明自己无意发起兵变,如今的情况实属被乱兵裹挟,等等。

  这几个人想到的这些,无非就是想把责任推卸出去,希望朝廷息事宁人,不予追究。这也是过去士卒闹饷哗变之后,普遍的解决办法。

  因为参与的人太多,朝廷往往也是诛除其中的极少数,而且倒霉的还多是监军或者领兵的文官,而参加哗变的大多数,还是继续当兵吃粮,毕竟朝廷欠饷在先,而且还需要这些士卒继续卖命打仗。

  朝廷以往采取的惯常做法,如今成了彭簪古、张正朝等人的最后指望,但是他们却对此很有信心,因为他们中的不少人曾经就参与过闹饷哗变,却从未受到过什么严厉的惩处。

  几个人议定了对策,于是纷纷派出心腹士卒,出营收拢乱兵,到了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宁远城中就又恢复了安宁,只有那些仍在起火冒烟的街市,向天地生民昭示着这座城里发生过一场可怕的兵变。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u226.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u226.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