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剑指袁谭_霸王!
笔趣阁 > 霸王! > 第322章 剑指袁谭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2章 剑指袁谭

  陆逊的谋画充满了年轻人锐气勃发,胆大妄为的风格。

  不管龟缩在历城的高览,无视赵军南方主力,全军集结在河北,一举荡清赵军在冀州能够集结的全部兵力!

  此计若成,冀州防线将土崩瓦解,整个东部会彻底空虚。

  尤其是打通了路上补给,有了南北两个方向的援军之后,周瑜所部绝不会再龟缩于两郡之地,大军一旦向西,将直接威胁空虚的邺城。

  到时候袁绍如果不想迁都,那就只能仓惶调集南线的精锐驻军回援了。

  宋军大军继之,趁势掩杀,赵军一定土崩。

  但诸葛亮以为陆逊的这个计谋又并非完全是因为莽撞,这是精心考量过局势以及对人心、对高览能力的准确衡量。

  高览并非那种能够力挽狂澜的名将,甚至他可能就没有想过自己能扶大厦于将倾。

  否则他就不会将部队龟缩在历城一带。

  可以说陆逊的判断就是绝对的事实,高览从历城出兵,忽然出兵与宋军决一死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而诸葛亮轻抚下颔,看向陆逊说道:“我等将校受宋公之命,各领重兵,北伐袁绍,自当临机决断,戮力同心,公忠体国。我与周都督合兵可也,然周都督已清楚赵军部署?”

  虽然同是北伐大军,但诸葛亮一直负责的是东路青州一线,对冀州战情所知不多。

  也就是他打通了乐陵一线,与渤海宋军联通在了一路,尤其他驻军之地与周瑜大军极近,只隔一两县,消息能够及时沟通。

  不然通常数路大军并进,只能各自设定一个预定目标,各自进军,互相根本无法沟通。

  陆逊立即开口,说道:“此时我大军北伐,犹如汉军大将军卫青等人三路兵进漠北,而我优势更大,我两路大军已然会师,重点进攻的渤海也已探清了袁军部署。”

  “与我戮力同心不同,袁军分为了两路,且互不相通。”

  “其中青州回撤的贼军以袁谭所统帅,自平原向西撤到了清河国郡界。”

  “自魏郡而来的贼军则以袁尚为统帅,屯兵于安平国观津一带。”

  诸葛亮诧异的抬头看向地图:“贼军这是分兵防御?”

  安平国在清河国之北,仅看袁谭、袁尚的部署,倒是像要袁尚防御周瑜,袁谭防御诸葛亮。

  他们俩兄弟不愿合作,又似乎是心照不宣的各自选一个对手,想要将就着把这个战事给应付过去。

  可是对手怎么可能会如他们所想?

  诸葛亮立即说道:“此乃我天赐之机也,我军当合兵先后击破敌军各路守军,以杀敌覆军为先。”

  袁熙那两万精兵的覆灭对赵国而言已经是伤筋动骨的惨败,足以引得整个朝堂局势动荡。

  要知道,截止目前,赵军损失的部队已经多达三万余人。

  三万余精兵!

  这不论在哪朝哪代都是足以动摇君王公侯脊梁的损失。

  若是一次北伐,损失三万精兵,孙策横扫四海六合八荒的气度也要为之重创,北伐甚至可能被迫而止。

  一个盛世王朝在西南或者东北损失三万精兵,可能要十几年的时间对此地谈之色变,朝堂上再无征讨之议。

  哪怕是后世的天朝,拥兵两百多万,而且全是职业强军,一战中损失了三万人,那也该考虑核平对手了。

  因而诸葛亮以为北伐之战,接下来不在于开疆拓土多少,而在于打赢几场关键之战。

  若是能打出几场类似匡亭之战的大胜,袁绍所部由盛转衰指日可待也。

  袁术前期那么强盛,在匡亭被曹操击破几次,损失数万部队,就流转数百里,仓皇逃到了寿春。

  吕布几乎尽有整个兖州,结果与曹操连战连败,几战之后就狼狈尽失兖州,投奔了徐州的刘备。

  袁绍在河北的形势亦然!

  陆逊不无赞叹,说道:“将军所言与周都督不谋而合,周都督亦言,大军应以杀敌覆军为主。”

  “袁熙战败,则幽州动荡,诸侯义师南下,有胡骑万余助战。若袁谭、袁尚皆败,则必有张燕等豪杰起兵归附。”

  诸葛亮面色一喜,问道:“有幽州突骑万余人南下助战?”

  陆逊点头,解释道:“乃是鲜于辅与刘虞余部合兵,聚众三万余。其大军主力受赵将军之命未直接进入渤海,转攻涿县,但万余突骑却是由长史田豫所统帅,到周都督帐下效命。”

  鲜于辅部徒卒主力没有南下,这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一条路线的补给能力有上限,如果十万大军都云集于沿海的渤海一路,那会导致这里的后勤压力直接崩溃!

  算上渔阳的三万余人、周瑜的三万人以及诸葛亮的两万余人,这已经是步骑快要十万了。

  云集在一条狭窄的补给线上,简直是一场灾难。

  部队当然不是越多越好,能快速机动到战场的部队才是越多越好!

  而这支突骑完美符合诸葛亮所需。

  诸葛亮立即起身,说道:“有这支部队南下,必可出袁谭之不意。我军当先破袁谭,然后自清河北上切断袁尚归路!”

  赵室的都城邺县在西南,一直以靠近黄河而享尽地利。

  但如今战线在北,就使得袁尚一旦被清河国切断归路,就难以直接反还赵国国都了!

  在与河北开战之前,江东还不明白袁绍为何在魏郡建都,而建国号为赵。

  江东谋士以为他是考虑到燕赵大地为根基,所以取赵字为国号。

  直到大军开赴进河北,越来越多的情报汇聚过来,众人才更加了解其中原委。

  袁绍的称帝还是非常符合诸夏传统的,还是以封地所在为国号,他把邺县、梁期、武安、涉国四县从魏郡划到赵国。

  本来在汉室魏郡与赵国就相连在一起,邺县同赵国国都邯郸更是只有百余里之隔。

  他把邺县划到了赵国,顿时使得赵国从六个县的小国变成了拥有十个县的大郡。

  然后他又以赵为国号,改元称帝。

  袁绍把改元的礼制、章典和法统都做的无可挑剔了,可最核心的问题太子国本的选择上却玩了个花的!废长立幼,使得赵国之内人心动荡。

  包括袁谭本人也是心有怨气,郁郁不忿!

  在宋军决定选他为目标时,他还在广川县对袁尚的骄狂而怒不可遏。

  平原跟清河国很近,当初就是他率军从清河国出发,向东进攻到了平原郡,然后率袁军进军青州与公孙瓒所部田楷、刘备等人争青州之地。

  当初敌军也是从渤海南下,威胁袁军侧翼。

  只是没想到,时过境迁,不同的敌军却在相同的方向对他造成了同样的困境!

  本来他是负责青州一线的防御的,应该与诸葛亮对垒于乐安、齐国一带。

  结果来自邺城的一纸调令,他就被迫率万余精锐步骑从青州返回,准备配合袁尚剿灭渤海的宋军。

  这就已经够让袁谭大发雷霆了,他对着自己的谋士管统怒声道:“陛下将冀州封给了袁尚,又以其为国本,治冀州腹心之地,他御众无能,使宋军驰骋,今须孤前来救援便罢了,他居然还颐指气使,命令到了我这个兄长头上,让我移驻广川,听其调令!是可忍,孰不可忍!”

  袁谭跟袁尚的争锋由来已久,可随着袁绍将袁尚立为了东宫太子,袁谭部下就又一波土崩瓦解,大量文臣武将见风使舵,转换门庭投向了袁尚。

  而在宋军大举北伐之后,袁谭的部将刘询更是在漯阴一带起兵反叛,诸郡呼应,青州的乐安、齐国、平原、济南等地皆有叛军,所以才会使得两个月的时间诸葛亮、张辽就打下了半个青州,袁军龟缩在历城一带。

  面对这局面,袁谭也一度沮丧倾颓,感慨:“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

  但正是管统坚定追随,甚至弃其妻子赴袁谭军中,为其出谋划策,才使得袁谭信心复振。

  面对袁谭的怒火,管统劝解道:“移师广川也未必是东宫之意,此前我等守清河东界,未有山河为倚,粮草转运不便。屯驻广川,与邺城一水相连,乃朝廷之所期也。”

  听闻管统的劝解,袁谭心情总算是舒畅了一点,广川离邺县虽然比之清河郡治更远,但是运粮却是便利不止百倍!

  清河从邺县北上,迤逦直达广川。著名的界桥战场,就在这条河上,大概在魏郡与清河国的交界附近。

  是如今春暖之后,水面上涨,从邺县、魏郡运输的粮草可以极为便捷的运输到广川城中,给袁谭提供补给。

  若是兄弟二人和睦,袁尚就应该屯兵到广川,这里北面就是修县。

  修县地理形势之重要毋庸置疑,地锁四国咽喉,乃河北之兵家重镇,周瑜打下渤海的第一时间就派兵抢占了这里。

  如果赵室能在这里屯兵五万,不说万无一失,至少宋军难以轻易击破赵军。

  可两兄弟互相厌弃,袁谭屯兵在这里,袁尚便引军屯驻在了更北面,倚靠漳水补给。

  因而袁谭一脸厌恶,说道:“庶子罔顾大局,如此之徒,焉能承社稷之重?”

  管统劝道:“大王深疾之何不顾全大局?自古兄弟相争,乃败亡之道也。”

  “夫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若是者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属有谗人,固将交斗其间,以求一朝之利,愿明使君塞耳勿听也。若斩佞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以横行天下。”

  对袁氏这些公卿大族的纷争,管统属实是难以评价。

  既有袁绍与袁术既相左于前,复又袁谭与袁尚复相争于后,各自矛盾,以贻敌人之利,岂不重可惜哉?

  管统也只能劝他们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

  赵室文武有远见者,莫不如此相劝。

  只可惜这两兄弟根本就一点也听不进去!

  袁谭闻言也是一脸怒气,说道:“孤与袁尚势不共存,此勿复言也。今当思为国难破敌,卿有何良策?”

  管统也想有良策!

  可兵法正道就是以多为胜,他们兄弟二人这么分兵,要怎么才能击破敌军近十万之众?

  管统还未来得及为袁谭梳理,袁谭的亲卫忽然急匆匆的闯至帐前,惊慌的说道:“大王,事危矣,宋军铁骑出广川西南,占据清河浦,威胁我军后方!”

  “什么!”袁谭、管统再顾不得与袁尚的争执,纷纷震惊的起身。

  清河浦就是清河与绛水交汇之地,乃是袁军重要的补给枢纽。

  袁谭虽说是驻守在广川县内,可他深知不能守孤城,所以是带大军屯驻在修县以西的清河郡界上,依托险要之地扎营。

  如果这里都不守,让宋军自由出入,谁也不清楚他们会沿绛水、清河进军到何处。

  这里的位置有些类似于豫章郡的柴桑,在这里画地而守之,就是扼宋军咽喉使其不得进。

  这是袁谭以少敌众能做的最佳部署了,不然宋军大军进入清河,分兵进军,他袁谭更加无力对抗,只能坐视城池失守。

  可宋军铁骑怎么会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清河浦?

  袁谭第一反应是袁尚故意为之。

  他立即警惕的问道:“莫不是袁尚欲借刀杀人?”

  管统立即说道:“东宫不至于拿上万将士性命做儿戏,但不论如何,我等必须立即派兵击退宋军,保证清河浦在我等掌控之中。”

  袁谭也清楚这一点,便暂时按耐住狐疑,说道:“点精兵五千,与我前往清河浦!”

  宋军来的太诡异了!

  如果不是袁尚故意打开防线,露出破绽,让宋军长驱直入。

  那宋军铁骑规模应该有限,因而袁谭十分果断,要一举夺回此咽喉之地。

  袁谭手下还是有心腹的,他部下华彦、孔顺不论才干、品德如何,但至少深得袁谭器重,敢于为袁谭赴死。

  孔顺率军先行,很快就抵达了清河浦,见到宋军立即发生了激烈战斗。

  袁谭率军继之,行程未半,就接到了前方捷报:“先锋孔顺已大破宋军,正轻兵追击,逐北十余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u226.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u226.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